- 程序员经常调侃从同事接手过来的代码是祖传屎山,于是学习各种经典著作,从《代码整洁之道》到《重构》,各类典籍如数家珍。
- 但实际明明熟读《代码整洁之道》,却依旧只能写低效代码,原因有很多,先说说自身实践中的情况:初版POC系统的实现,迫于交付的时间节点,往往设计欠妥实施仓促,后续的开发在多人参与且代码规范不是很好(比如无注释),code review又缺位的情况下,把原本应该提早的重构一拖再拖,当参与开发的人增多,代码规模逐渐增大,相应的测试配套(单元测试、回归测试)也没有跟上,导致很难有人有重构的底气和勇气,因为没有测试保驾护航,不知道重构之后准召率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,功能是否没有影响,如此这样恶性循环,导致最后响应需求的变化也慢,在一开始设计仓促、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POC框架下强行拓展新的功能,技术债务不断累积,导致屎山形成。
发表回复